环境保护制度趋严是大势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1月11日表示,“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确保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在当日召开的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陈吉宁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其基本要求就是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不能退步,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要有所好转,一些突出环境问题如大规模严重雾霾、城市黑臭水体等明显减轻。”
陈吉宁分析说,确定具体环境指标是谋划“十三五”环保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他说,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环境质量改善是一个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治理水平提高而逐步实现的过程。
环保部门研究显示,相比国际上一些国家,我国是在较低的收入水平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下解决更为复杂的环境问题。美国提出PM2.5控制时的1996年,人均GDP达到2.8万美元,煤炭、工业能耗占比仅为20%、7%左右;而我国2011年提出PM2.5控制时的人均GDP为5400美元,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8.4%,工业能耗占70%左右,能源和经济发展阶段差距较大,治理的复杂性难度更大。
“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类似的‘历史同期’相比,我国目前环境质量差距很大。”陈吉宁说,2020年我国人均GDP预计将达到1.1万~1.2万美元左右(以2010年为基期),以此指标衡量,我国2020年经济发展情境大致相当于美国1975~1980年、日本1978-1985年、欧盟1979~1986年左右的“历史同期”水平,滞后欧美发达国家35~40年左右。
据了解,基于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在环境质量指标方面,将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比例、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重点地区重污染天数减少、全国地表水好于III类水体比例、全国地表水劣V类水体比例等作为主要指标;在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方面,将挥发性有机物(VOCs)纳入总量控制范围;在环境风险方面,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突发环境事件数量下降;在生态保护方面,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属县域生态状况持续提升。
此外,今年,环保部将出台《水十条》实施情况评估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开展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开展流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会同住建部建立黑臭水体管理信息平台。全面实施《土十条》,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继续组织实施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建立规范的污染场地联合监管机制。